三歲的孩子已經(jīng)有了一定的獨立性,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們的獨立意識慢慢增強,凡事都想按自己的意愿來做。但由于能力有限,身邊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,往往難以如愿。孩子一遇到挫折,往往會哭鬧著發(fā)脾氣或者沮喪失望。這個時候,家長不要急于幫孩子解決困難,應利用時機,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、承擔后果。
給孩子一個勇于擔當?shù)挠辛Π駱?/span>
如果家長遇事逃避,做錯了事情總想著推卸責任,又怎能教育出一個勇于擔當?shù)暮⒆幽兀克砸囵B(yǎng)孩子的責任心,家長必須保證自己是一個勇于承擔的人。
在具體的教育方法上,講道理是必要的,但卻常??斩炊鵁o說服力。我們應當輔以一些有說服力的事例來教育孩子,比如,給他講講負荊請罪的故事。用具體生動的事例讓孩子明白,自己對他人、對社會所擔負的責任。
可以犯錯,但不可推卸責任
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,此時正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的好時機。家長要引導孩子反思原因,告訴他勇敢地承認錯誤并承擔后果,讓孩子想辦法補救自己所犯的錯誤。
比如,孩子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,那么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,向小朋友賠禮道歉,然后和小朋友商量如何解決問題,是拿出自己的零花錢來給小朋友買個新的呢,還是拿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作為交換。如果孩子想不出補救措施,家長需要作一些引導。
在交往實踐中培養(yǎng)責任心
讓孩子參與與其他人的交往實踐,他會更真切地體會到什么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,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責任。家長和老師要經(jīng)常交給孩子適當?shù)墓ぷ魅蝿?,讓他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,在集體活動和社會工作中擔負起力所能及的責任。
比如家長可以安排孩子負責家里某一房間的衛(wèi)生打掃工作;老師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圖書館做一做圖書管理員等。這些經(jīng)歷不僅會使孩子豐富了社會閱歷,增長了知識,還能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,讓他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。
養(yǎng)成好習慣有訣竅
孩子從小就能對自己的行動負責,長大后必然能在社會上勇挑重擔。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心要做到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,諸如掃地、擦黑板、在家收拾碗筷等。引導孩子在做這些事的時候,考慮該如何盡責做好,不要敷衍應付。
家長要扮演監(jiān)督者的角色,孩子做得不到位時就指出來,表現(xiàn)好的地方則及時肯定、贊揚。